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风采 - 劳模先进 - 正文
张汉壮: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转自吉大新闻网)

作者:admin 时间:2012年06月27日 08:59 点击数:

张汉壮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光学学会副秘书长。自1985年留校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一线岗位,并在相关工作领域取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重要奖项。今年5月,张汉壮凭借多年在物理教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和贡献获得了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

赤诚系讲台 潜心育桃李

走进张汉壮的办公室,最醒目的就是门旁边的一个巨大的书柜,里面装满了物理学的相关书籍,茶几上散落着几本《物理的玄机》、《趣味物理学》,在处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间隙,他总要抽出点时间阅读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为备课做准备。他认为物理学科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只有进行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确保准确全面地解答学生的疑惑。“有教育家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他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大着“木桶”的容积,来为学生注入知识的清泉。

1985年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选择和迷惘都如此多的年代。张汉壮的很多同学在毕业后纷纷下海经商,而张汉壮却选择了留在吉林大学深造和发展。如今再审视自己当年的选择,他并未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我觉得自己不适合经商,每个人的优势和兴趣点都不同,相对经商我更喜欢教书。”一句简单的喜欢却蕴含了他对教学工作的拳拳深情。

自1990年以来至今,张汉壮已连续为物理学院本科生主讲力学基础理论课22年,累计授课学生5000余人。桃李三千承雨露,芝兰四季吐芬芳。“社会要有人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经济状况的好坏并不重要,我这些年教过的学生在祖国各行各业为祖国建设贡献心力才是最使我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事情。”这份对教育的重视与热爱促使他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创新,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由他教授的“力学”是物理学院本科生的首门基础主干课,起着衔接高中和大学课程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培养学生接受新思维、新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汉壮在继承老一辈物理学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现代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贯穿课程的始终,使学生在获得力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地将现代物理学的部分概念纳入课程讲授当中,培养了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采取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课堂演示与实习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授课效果深受同学们的好评。

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张汉壮十分注重育人工作。面对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学生,他认为部分学生存在惰性、缺乏自强自立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对学生的品行培养负起责任。在他教授的力学这门课上,他有一个特殊要求:上课前起立。有些人对此很费解,认为不必用高中的纪律去要求大学生。对此,张汉壮解释说:“力学是物理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们每届学生将近300人,如果第一门课形成不好的学习环境,后边课程的老师就很难带动,所以这件看似微小的事对学生在后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纪律是大有裨益的。”

张汉壮还多次担任多个班级的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得到了同学的尊敬。

对教学的认真钻研和对学生的诚挚关怀让他在教学领域硕果累累。早在1994年,他所讲授的力学课就通过了全校优秀教学基础主干课程的评估。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吉林大学“物理教学和学生管理体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的研究。力学作为主要教改研究内容之一,获得了2002-2004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张汉壮被评为吉林大学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年,张汉壮教授的力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同类课程全国2门)。2011年,吉大力学教研组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物理有淋漓尽致的科学之美

张汉壮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物理学科光学领域内原子相干效应、光子晶体、燃烧诊断、纳米复合材料超快动力学过程等课题的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普通高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基金、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吉林省科委基金等项目的资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至2012年,张汉壮累计指导毕业和在读硕士研究生60人,毕业和在读博士研究生20人,出站和在读博士后5人。作为主要完成人员,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吉林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张汉壮从事有关光学方向的研究,他做科学研究面临挫折的时候,也会觉得压力大。“做材料、得数据和做理论时,都会遇到挫折”,张汉壮进一步解释道,“比如编程序,一个实数和复数弄错就要用一两周的时间来反复查找。在实验中,因为实验次数不足或者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经常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也需要不断努力进行改进。”但是张汉壮并不会为此灰心失望,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团队通过几次或几十次的重复。遇到问题时,各部门及时沟通解决,最终才能把规律掌握,这也是科学研究常见的过程。

但是,张汉壮认为,搞科学研究本身并不是枯燥的事情。讲到这里,张汉壮充满热情地说:“物理是一门掌握自然规律,具有科学之美的学科。通过前人的研究,它就可以把复杂的大千世界用最简单的公式表达出来,人类的日常行为和很多现象都可以用一个牛顿力学,卫星发射、航天发射、通讯等科技的来源都在其中,比如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关系,原子弹氢弹才会被制造出来。对物理有全面的了解就能体会物理之美,科研也不是枯燥的事情了。”

从当年留校的少年到如今青丝渐白,张汉壮最珍惜的是在他生命中共度的人。“家人的支持关照,吉林大学的培养、所有一起工作的同事、同专业的老师和一起共事的领导对我的关怀都是对我影响格外深远的。”对于物理学科的发展,他充满了信心:“我们还在走上坡路,物理学科发展总体是在上升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掌握自然规律学科,与社会长远发展是一致的。”

对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张汉壮在喜悦中又带着释然。他认为这是对前面工作的认可,对后面工作的鼓励,大家只要认可自己做的工作得奖本身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淡极始知花更艳,这位儒雅的长者笑言自己的履历很简单,基本没有离开过吉林大学。然而这份简单到极致的气度在这个喧哗的时代才更显可贵。张汉壮用20多年的质朴与真诚抒写了一位管理者的认真负责、一位科研者的科学情怀和一位教师的点点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