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风采 - 劳模先进 - 正文
长春市师德标兵 李一教授简要事迹介绍

作者:admin 时间:2011年09月27日 08:44 点击数:

李一,女,49岁,中共党员,教授,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多年来,李一同志始终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热爱和执着。多年来带着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对学生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平常心,脚踏实地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她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以身作则的职业作风和独具特色的授课风格受到学生们的广泛称赞,先后多次被评为学校和学院的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李一同志坚持以高尚的师德风范要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用先进的思想影响学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的、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带动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认真的备课、和严谨的授课传递着做事一丝不苟的作风;以丰富而生动知识的讲解开启着学生求学的热情;用感动人心的事例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念;用谦虚和蔼的语言、端庄大方的教态、勤俭节约的作风向学生表达着为人。

作为学系主任,多年来始终以团队合作、共荣共辱的精神风范,带领学科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轨道的教学,探索与之相之相适应的教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当成本课程的追求和作为。负责或协助教研室20余部的编写教材编写;开展了多方位的教学改革,发表数十篇教改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和学校多项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工作中她总是承担教研室任务最重的教学工作。在能用英语讲授免疫学教员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她一个人独立完成七年制医学生、全英语留学生的全部免疫学理论教学工作,成为几年来教研室中完成理论课课时最多的教员。在科室的教学管理中认真地监管着教研室各教学轨道的教学档案,使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一直是学院的模范学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拼搏,2005年带领教研室成为了学校精品课,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积极参与学院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在学院制定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学院的教学工作的骨干。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李一同志能以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水平为职业操守。在免疫学的科研工作中,具有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多年来一直围绕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机制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几十余篇,并获多项省科技进步奖。把不断积累的免疫学基础知识和相关进展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使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紧随免疫学的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以育人为本,关注学生,因材施教为教育理念。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与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她带领教研室在学校率先进行了“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从急待开展的双语教学入手,从教学的各环节(教材选择、课件制作、课时安排、讲授方式和考核内容)进行摸索。制定了较为科学及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大纲;探索出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双语授课方式;所制作的全套适应双语教学的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获得了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探讨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解决了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英文运用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全国高校七年制教学评估中,医学免疫学的双语授课模式作为我校七年制办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赞扬。

李一同志在多年的授课中,在教学内容、讲课方法和讲解方式上展现着独特的风格,受到广大同学们的欢迎。在教学内容上,把免疫学的最新进展有机地与基础知识相结合,带领学生置身于当代免疫学研究的前沿,去纵观当代一流学者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领悟这种实践所诞生的成果怎样给生命科学带来变革和怎样为人类造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摄取。让学生亲身感受强大的知识激流的冲击,磨练出快速吸取知识精华的本领。在讲课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的不同程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所讲内容的深度和讲授方法。在授课方法上把免疫学繁杂的内容条理化,首先用精心设计的一张表、一张图,让学生有清晰完整的印象,再层层剖析、拓展深入,使学生能在清晰的思路中掌握免疫学的知识。在授课方式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每一次课的开始,都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带着问题学习理论,从中得到问题的答案。

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倾注了她真挚的爱。把每一位研究生视为社会交给自己的责任,在学业的引领中,不但将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注重将严谨扎实的学风,执著朴实的教学态度,热心专业教学与科研的敬业精神和正直坚定的做人准则传递给学生。在科研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她不但关注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更关心着学生品质的提升。使学生既要学习刻苦、严谨认真、勇于面对挫折,还要有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